中國航展從首屆25個國家和地外勞仲介區的400多家單位參展,簽定近20億美元的合作協定,到上屆航展,來自42外勞仲介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家廠商參展;簽訂了402個專案價值超過400億美金的各種合同、協定及合作意向,成交了187架各種型號的飛機;再到今年11月第12屆航展,截至目前已確定參加國家和地區43個,國內外參展商770家,展覽規模再創歷史新高。
中國航展近年來緊緊圍繞提升國際化、專業化、市場化、品牌化、資訊化水準,並搭建國際航空航太及防務業界交流合作、貿易洽談平台,除波音、空中客車、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等航展常客,更有美國卡萊集團、美國派力肯產品有限公司、美國旋翼式直升機生產企業、德國GRW公司和TitalGMBH公司等新面孔。
外勞的開放過程是可以追究到台灣1992年至1995年的,在政策外交中,台灣一直以來就屬於比較被動,當時厚的風氣更為嚴重,現在回頭看,當時台灣有兩個角度可以觀察到外勞開放這件事件,第一是外勞開放政策方面,政府在公布就業服務法之後,又開放9波的製造業引進外勞勞力,第二是以外勞為行動者的立場來看,台灣對外勞有非常不利的條件,如短期性、管制性等等原因,在這些體制跟制度下,外勞經常外感受壓力,例如:當外勞仲介派遣工作給外勞時,外勞不得隨意更換雇主及工作,也就是因為這樣有許多外勞悶不吭聲,又或者是為此脫逃,變成非法移工,也有可能藏匿於其他工作等等,至今台灣依然有這樣的問題無法解決,有許多非法移工在台躲藏,就連外勞仲介也難以勸說或事加以輔導,加上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,這些非法移工會造成疫情擴散的不確定性,為此政府也在新聞直播上勸說,希望這些非法移工可以主動就醫,還有通報確診,避免變成防疫漏洞。
耐人尋味的是,在航空電子和機械零件領域,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的美國航空航太企業霍尼韋爾公司,在闊別8年後,在上屆航展再次重返中國航展舞台;空客中國公司董事長陳菊明也曾在航展現場表示,中國航展是中國航空市場發展的縮影,必須重視。充分顯示出,中國航展的國際影響在不斷擴大,國際化水準也不斷提高。
每個國家在發展中都會面臨有些工作低薪,但是沒有人要去做,或者這樣的工作需要長期的持久性、體力活、還有重複性工作,這樣的工作也不需要語言之間的交流,所以經常會需要藉由外勞仲介,來協助找尋外籍移工來就職,從比較落後的國家引進人力,就是大多數台灣的產業工廠、傳產的概況了,這樣的情況在台灣已經很多年,工作環境不見提升,所以台灣人普遍不喜歡這樣的環境,其次是傳產的福利制度跟薪水也不高,很難吸引到高技術的人才,反而是大量缺低薪工,協助傳產產線順利運作,而這些低薪外籍勞工,大多是東南亞地區,在台灣也有許多專門設立的外勞仲介公司,可以分派外籍勞工給缺工的工廠,解決缺工問題,否則這些低薪工作公司不想提高薪水,也不想要損失產線,那就只能經外籍仲介協助,儘管會需要支付手續費,因缺工問題外勞還是非常需要,在台灣也變成一個現象,可以在特定地區看到許多外勞的出現。